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低维纳米材料真空实验室谭红琳教授一行到怒江州福贡县开展 “控辍保学”实地调研、帮扶和入户劝返工作

2020年7月10日,应福贡县教育体育局邀请,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谭红琳教授和四位硕士研究生任翔、王兴悦、张正东和李婷同学一行五人到福贡县帮助指导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福贡县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最后时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工作目标,经过长期努力,福贡“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助力提升福贡教研能力和水平,固化福贡县控辍保学经验和成果,谭教授一行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帮扶和入户劝返工作,与县人民政府、县教体局领导和福贡县普职教育融合班的校长、老师、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

7月12日一大早,谭教授一行和省委下派怒江州帮助脱贫攻坚工作队福贡工作组李光云副组长到福贡县架科底乡南安建村、泽玛河村和子里甲乡俄科罗村马主底小组等村寨进行“控辍保学”入户劝返工作。经过七个多小时的攀爬来到傈僳族农户家中,谭教授等人向村民表达了让孩子上学的必要性和搬迁山下的优点,并对入户贫困群众表达了慰问、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当天成功劝返了3位短期辍学的山区少年到普职融合班继续上学。

抓好控辍保学、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7月13日,谭教授一行来到福贡县普职教育融合班和县教育体局干部,普职班校长、老师、学生一起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及学校办学工作情况,结合福贡和调研实际对提升教研能力,巩固和提高控辍保学经验成果提出了专业见解和意见建议。

调研中了解到,围绕“找得到、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控辍保学工作目标,2019年9月,福贡县在省教育厅和有关帮扶单位的指导关心支持下,针对失辍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语言不通、不愿入学、难以融入的辍失学困境,创新开办了普职教育融合班,用以集中安置初中年龄段劝返复学失辍学生,目前共办有七、八、九3个年级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人数306人。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学生返校后综合考虑个人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文化层次,年龄等因素科学合理编班,统筹基本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双融合,既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又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学生全部免除学费、书费、住宿费、就餐费,为每名学生免费提供铺盖、校服、洗漱用具,无偿为学生提供其他后勤保障,减轻学生经济负担。通过开展关心关爱慰问保学、活动保学、文化保学、技能保学、饮食保学、参观保学、兴趣保学、家访保学、奖励激励保学、比赛保学等手段千方百计留住学生。

普职班结合本地区、本民族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大力开展音乐体育舞蹈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同时开设中餐烹饪、摩托车维修、美容美发、农村供用电工实训、人工智能编程体验课、种养殖、农村电商、棒球加工、工程机械(挖机、装载机)等职业课程。在解决学生识文断字掌握一定基础文化知识、能够正常融入社会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接受职业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促进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失辍学生打通后续成长成才制约瓶颈,让他们毕业后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福贡深度贫困地区普职教育融合的基层实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这次调研活动,师生感触很多,收获很大。真正体会到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控辍保学”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看到基层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农村实际开展普职班职业技术培训学习班取得的成绩很是欣慰,很受鼓舞,调研劝返活动更加坚定研究生们的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勇当建设重担的决心。

实验室研究论文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发表

10月17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单位,在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7 IF=4.484)上发表题为Controllable Density of Atomic Bromine in a Two-Dimensional Hydrogen Bond Network的研究论文。卢建臣、阮子林和官雨柔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超高真空(ultra-high vacuum,UHV)环境下的表面化学反应是构筑二维(two-dimensional,2D)功能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因为单个原子对自组装的过程具有影响,单核金属原子或非金属原子参与的自组装有机分子单层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我们在Ag(111)表面成功构建了高度有序的Br原子和并五苯分子共同形成的二维有机网格。这种二维网格能以−C−H···Br键合稳定存在,Br原子优选具有最大氢键数的位点存在。最重要的是,通过在网络形成期间调节HBr气体的压力或沉积时间,可以很好地控制Br-并五苯构型中Br原子的密度。 这项工作为2D非金属介导氢键网络的可控构建提供了原型。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c.8b08964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低维纳米材料真空实验室卢建臣副教授入选云南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近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云南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托举人员名单,全省共有6人入选2018-2019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卢建臣博士(昆明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云南省青年千人)成功入选。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宗旨是为贯彻落实《云南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快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培育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云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卢建臣,男,1989年生,昆明理工大学四层次人才,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011年吉林大学应用物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2017年到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访问学者。一直从事低维纳米材料和表面化学研究工作,在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构筑、表征和电学性质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共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包括1 篇Nature Materials(一作),1篇 Nature Physics和1篇Advanced Materials(一作)。

链接:http://www.yunast.cn/site/yunast/tzgg/info/2018/c686dec5-606a-45a7-b22a-d2e87bfb5b66.html

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郝振亮论文在Acta Chimica Sinica发表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单位,在期刊Acta Chimica Sinica (化学学报,IF=2.735)上发表题为Research Progress of On-surface Chemical Reactionfor Organics in Ultra-High Vacuum的综述。郝振亮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卢建臣副教授、蔡金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超高真空(ultra-high vacuum,UHV)环境下的表面化学反应是构筑二维(two-dimensional,2D)功能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论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在超高真空环境下有机分子表面化学反应的几种主要类型,如有机金属配位反应、脱卤反应、脱氢环化、缩聚反应、炔烃偶合等,以及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测试手段对反应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精细结构进行分析,特别是反应后结构中分子的连接方式,如有机金属配位键,C-C键,以及氢键等。

论文链接:

http://manu19.magtech.com.cn/Jwk_hxxb/CN/abstract/abstract346679.shtml

实验室在读研究生张辉论文在Acta Physica Sinica发表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单位,在期刊Acta Physica Sinica (物理学报,IF=0.624)上发表题为Fabric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graphene nanoribbons的综述。张辉和蔡晓明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蔡金明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从石墨烯的发现、前景以及局限出发,引出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意义。该文阐述了多种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的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该文重点展开在有机分子组装原子级精确石墨烯纳米带的方法领域,说明多种因素对石墨烯纳米带电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利用这些因素对电学特性进行调控的方式。最后,该文展望了石墨烯纳米带在多种器件中的应用前景。

张辉从事在STM中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设计了多种石墨烯纳米带的前驱体分子。

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性能,是一种热门的新兴材料。但是石墨烯本身没有带隙,限制了其在器件中应用,因此打开石墨烯的带隙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目标。石墨烯纳米带拥有带隙,而且调控其结构和宽度能够对带隙进行调控。因此,石墨烯纳米带在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也使得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和调控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论文链接: http://wulixb.iphy.ac.cn/CN/10.7498/aps.66.218103#

实验室在读研究生范腾飞论文在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发表

近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作为第一单位,在期刊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IF=1.068)上发表题为The effect of copper substrate’s roughness on graphene growth process via PECVD的学术论文。范腾飞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蔡金明教授和闫翠霞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在不同粗糙的的铜基底上制备石墨烯,采用多种表征手段表征石墨烯的质量。论文中实验表明,石墨烯的质量与基底的粗糙组强烈相关。基于此,论文中用不同目数砂纸抛光铜箔作为基底,通过基底粗糙度来调整石墨烯质量的方法,比传统的CVD生长方法更为经济。本研究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

范腾飞从事CVD方法生长石墨烯的研究,在此领域投入数年的学习与研究。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构成的二维材料,碳原子杂化构成蜂巢晶格,其能带具有狄拉克锥结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石墨烯制备有多种方法,其中CVD方法作为一种能够工业应用的方式,其产品性能优于还原氧化石墨烯,成本较低,是一种优良的工业化制备方式。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88/2053-1591/aab909